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

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之农业与互联网的方向有哪些

时间:2024-01-29 13:53:11  来源:http://www.gzrxw.net  作者:admin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之农业与互联网的方向有哪些

打折地带网这项目不错,年赚百万好项目,每年买断费用2000元起。可先运营赚钱再代理。

二、怎样开展农业科学研究活动

一、两型农业科技创新集成战略导言

集成创新是一种创造性的融合过程,协同、整合创新要素,相互结合中注入创造性的因子的聚合效应。即采取相互独立但又互补的科技成果进行对接、聚合而产生的创新。集成创新在两型农业科技创新演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两型农业科技创新极具交叉融合特征。

两型农业科技创新是涉及生态环境、资源节约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有突破性的创新,成果往往涉及多学科、多专业的交叉融合,要求极宽的知识背景与令业跨度。第一,两型农业科技创新中不同令业的相互影响与协同土作对创新的效应与成败具有决定性作用。尤其在关键性的高科技领域,综合化、集成化的重要性更为明显。第二,两型农业科技创新与传统的农业科技创新之所以演进路径截异,就在于传统农业科技创新越来越逼近极限,在两型农业、两型社会中所遇到的突出问题需要解决,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资源、环境、生态等问题日益成为制约创新成功的瓶颈,科技突破的难度不断增大。第三,两型农业科技创新的集成创新战略能够打破空间和层次界限,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开放式地解决创新问题,获得外部规模效应。第四,两型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经济社会需求复杂性及市场需求复杂性也迫使集成创新的发展。由于社会生态环境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和动态性,两型农业科技创新日益成为一个复杂的巨大系统社会活动,而不仅仅是单纯的科研活动,因而必须是科研团队、多元化社会团体和市场主体所构成的集成网络。

二、两型农业科技创新集成战略路径选择

两型农业科技创新与传统农业科技创新系统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约束要素与影响因子多元化、可持续性,而后者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把单项科l技创新作为研发活动单纯考虑经济增长或产量等线性方式为主,导致传统农业科技创新在生态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经济社会发展之间无法取得协同演进,也缺乏肩负起新时期的历史使命和面临的严峻挑战的作用,无法形成关键性创新突破。

第一,实施战略集成,确定两型农业科技创新重点,针对两型农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重大科技创新需求,选择具有较强科技创新关联性和产业带动性的重大战略性项目或产品,集中优势科技创新资源,实现重大关键性科技集成创新。实现两型农业科技创新核心领域的自主创新突破,引领国际战略性集成创制高点。第二,实施资源集成,夯实两型农业科技创新的基础,“十二五”是构建国家两型农业科技创新的关键时期,农业部、科技部己组织完成《国家农业科技创新系统建设方案》的起草土作。两型农业科技创新要以国家农业科技创新系统建设为契机,加强科技资源整合,促进原来创新主体各自独立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第三方机构、民间组织、农业行为主体的大协作,实现创新主体集成,保障创新要素和创新资源的融合。第三,组织机制集成,提高两型农业科技创新的效率,两型农业科技创新在知识更新与科技发展迅速、经济社会演进加快的环境中,采取集成创新网络合作形式共享资源、优势互补、降低风险的集成式组织机制提高创新效率与效能。第四,支撑系统集成,改善两型农业科技创新的环境,集成创新目标的实现,不仅取决于对内部资源、人才和技术的集聚力,还取决于对其他科技单位、金融部门、相关企业、地方政府和当地农民等外部因素的融合力。营造良好的环境,可使农业科技产生强化效应和协同效应。

三、两型农业科技创新方向展望

两型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在保证资源、环境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为农业生产发展满足人类社会对农产品不断增加和不断变化的传统和非传统需求提供可行的和创新型的农业科技创新支撑与保障系统。

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科技创新是建立完善国家耕地与水资源长期监测和预警平台、水分和养分管理科技创新平台、生物肥料开发平台,全面建立节地、节水、节肥、节能与生态环保型农业科技创新系统,保障中低产农田土壤面积减少50-60%,农田生态系统土、肥、水综合利用率提高30%,养分和能源投入降低25-30%普及智能型肥料,实现国家食物安全生产所需的耕地和水资源的动态平衡,建立国家高产稳产、高效优质的现代化生产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两型社会建设。

三、县农业局涉农项目有哪些???

农业科研、种植、养殖、农业相关产品深加工

四、国家扶持农村项目有哪些?

建设新农村,经济是基础,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最重要的是发展现代农业,重点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核心是要增加农民收入。

目前中国现代农业的建设还是初步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正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今后几年,建设现代农业要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采取综合性措施,扎实地加以推进。这些措施包括不断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推进农业科技的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广开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广大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等。

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研究确定了三个方面的投资建设重点。

第一,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方面,围绕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今年拟安排120亿元人民币,继续加强多项工程建设,包括种子工程、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大型灌区的节水改造、中部四省大型泵站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等。

第二,在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方面,将集中力量办好“水、气、路、电”四件事。在农村安全饮水方面,今年将安排40亿元,计划再解决20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在农村能源方面,将安排25亿元投资,再建250万口户用沼气池。在农村公路建设方面,将安排国债和车购税资金170多亿元.改建新建乡村公路18万公里。在农村电力建设方面,将安排12亿元国债,对中西部部分地区农网进行完善,启动无电乡的建设工程。

第三,在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方面。将安排60多亿元投资,加快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发展。主要项目包括:围绕西部地区“两基”攻坚,继续搞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加强职业教育能力建设。配合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县、乡、村三级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网建设。在农村文化事业方面,继续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希望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能够为新农村建设奠定越来越厚实的物质基础。

公共财政增量重点向农村倾斜。财政部门将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让农民更多地享受发展和改革所取得的成果。财政部将建立一个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的机制。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的存量,同时把增量重点向农村倾斜,不断地加大对农村和农业的投入。使建设新农村有一个稳定的资金来源。今年预算安排支持农业的资金达到3397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占总支出增量的21.4%。也就是说,将把今年总支出增量的1/5以上都用到农村。

全国全面取消农业税以后,8亿农民可以因此受益1250亿元,人均受益140元。为此,中央财政为地方增加了转移支付782亿元。此外,对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这三个补贴,将继续完善和强化。据介绍,今年粮食直补资金在13个主产区达到粮食风险基金的50%,比上年增长10个亿。同时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补贴也比上年有了很大幅度的增长。另外,财政部还将加大对产粮大县的奖励制度,由去年的55亿元调整到今年的85亿元。

为了解决农村上学难和看病难等问题,财政部也安排了相关投入。在“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将与地方财政一道,增加2182亿元投入,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今年率先在西部中小学免收学杂费,明年在全国农村全面实行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今年合作医疗试点将扩大到农村40%的县,明年争取达到60%,在2008年全面实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此。今年中央财政对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助达到了47亿元,是去年的7倍多 。

为了防范支农资金被挪用,财政部和国家有关部门在安排项目的时候,都将采取公开、透明的程序,要严格进行专家论证,对资金的规模、用途、使用方向进行严格审核,很多项目都要在网上予以公开公布。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