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

国务院对农业有哪些新政策.2015年

时间:2024-01-26 17:37:34  来源:http://www.gzrxw.net  作者:admin

一、国务院对农业有哪些新政策.2015年

一、稳定、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二、深化粮食购销体制改革。

三、支持粮棉主产区发展经济。

四、积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五、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六、积极发展乡镇企业。

七、推广先进实用的农业科学技术。

八、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九、多渠道增加农业投入。

十、集中力量打好扶贫开发的“攻坚战”。

十一、切实保护耕地。

十二、坚持不懈地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

二、如何坚持改革创新,促进农场的经

(1)坚持稳定承包关系和搞活土地流转并举,夯实农业集约化生产基础。一方面,以土地确权登记为重点,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另一方面,以土地流转为重点,创造规模经营条件。

(2)坚持职业农民培养和家庭农场培育并举,促进农业专业化主体提升。职业农民和专业大户、家庭农场是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力量。注重内培外引,在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工程提升青年农民能力的基础上,突出大学生农业创业行动。注重发挥家庭经营优势,在引导专业大户发展基础上,突出培育家庭农场。

(3)坚持主体联合与产业链接并举,推进农业组织化经营。农业的组织化需要主体间的横向联合和产业链的纵向链接。在主体联合上,突出抓农民合作社提升发展。在产业延伸上,突出抓全要素产业链打造。

(4)坚持公益性依托和市场化运作并举,深化农业社会化服务。公益性服务和市场化服务在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相辅相成、互促互进。把健全公共服务平台放在首位,同时,把农业服务业作为主动力产业来抓。

三、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实质

中央一号文件对“三农”工作提出了更加明确的指导意见,精神实质如下:

一是在农业补贴方面,有“三个扩大”。即扩大良种补贴品种;扩大农机补贴资金规模;扩大补贴政策受益范围。

二是在现代农业建设方面,有“三个重点”。即把农田水利作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把良种培育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点;把主产区作为粮食生产支持政策的重点。

三是在国家投入方面,有“三个优先”。即财政支出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预算内固定资产优先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土地出让收益优先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四是在金融支持方面,有“三项措施”。即大力开展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政策性信贷业务;加快培育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三年内消除基础金融服务空白乡镇。

五是在推动城镇化方面,有“三个突破”。即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有当地居民同等权益;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将农民工逐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实行有利于小城镇发展的土地和财税等政策。

六是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有“四个牢牢把握”。即牢牢把握加强“三农”这个根本立足点;牢牢把握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这个重要着力点;牢牢把握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这个战略着眼点;牢牢把握城乡改革联动这个关键切入点。

七是在夯实农业基础方面,有“六个坚持不断”。即坚持不断地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加强农业支持保护,持续调动和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坚持不断地增加农业农村投入,推动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坚持不断地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坚持不断地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坚持不断地加强农民培训,推进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农业人才支撑;坚持不断地深化农村发展,推动有利于农业农村发展的制度创新,强化农业发展体制机制保障。

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方向和基本任务

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总的原则

(1)以市场为导向,使社会生产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这是结构调整的目的,也是判断经济结构是否合理、优化的标准。市场需求是不断变化的,结构调整也要经常进行,不能一劳永逸。要十分重视国际市场,从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战略高度,全面考虑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部署,提高国际竞争力。

(2)依靠科技进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这是当今世界经济结构重组的基本趋势和显著特点,也是我国经济结构优化的根本途径。要积极利用先进技术改造和发展传统产业,同时努力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促进国民经济向着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显著提高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

(3)发挥各地优势,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要正确处理全国经济总体发展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各地区经济发展相互之间的关系,服从全局,统筹兼顾,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以取得较好的效益。根据我国人多地少、资源相对缺乏的国情,结构调整要有利于节约资源、增加就业和保护环境,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4)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变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效益的状况。结构调整要立足于现有企业的改组、改造,立足于存量资产的重组、优化,增量投入必须同激活存量密切结合。决不能走粗放发展的老路,乱上项目,大铺摊子,引发又一轮投资膨胀和重复建设。

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的方向和重点。

第一,以农业为基础,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首位,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增长,农民收入增加。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政权巩固的重要条件,任何时侯都不能忽视。要多渠道增加投入,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大力推进科教兴农,提高农业技术水平。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综合发展农林牧副渔各业,发展乡镇企业,引导农业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和有序流动。长期稳定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逐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改革粮棉购销体制。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保护农民权益,减轻农民负担,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

第二,继续加强水利、能源、交通、通信和重要原材料等基础设施、基础工业。这是我国推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不能放松。这方面的建设既要及早部署,又要量力而行,突出重点,提高技术起点,注意合理布局,避免不合理重复建设,确保取得最佳效益。

第三,加大调整、改造加工工业的力度,提高它们的素质。要有重点地积极发展高技术产业特别是电子信息产业,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根据需求,振兴机械、汽车、石化、建筑等支柱产业,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继续调整、改造、提高轻纺工业。

第四,努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发展第三产业,对提高社会生产效率、增加劳动就业和方便人民生活有重大意义,应当以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为基础,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并使之形成合理的布局和结构。

第五,改善企业组织结构,提高企业素质。要通过市场,形成和发展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同时引导、支持中小企业向专而精的方向发展。通过这两个方面的调整、改组,同时加强技术改造,提高社会生产的专业化协作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

第六,促进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协调发展。在使东部地区继续利用有利条件,实现更高水平发展的同时,从多方面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支持力度,努力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综合考虑经济、政治等各种因素,把握好政策和工作的“度”,使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达到最有利于全局、从而也是最有利于各地自身的配合。各地要扬长避短,发展各具特色的经济,切实解决“大而全”、“小而全”盲目重复建设问题。要按照经济内在联系,引导形成若干跨地区的经济区域和重点产业带,优化生产力布局。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任务:

一要着力提升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要在一些重要产业尽快掌握核心技术和提高系统集成能力,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和标准。主要措施是: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实施品牌战略,鼓励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完善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实行支持企业创新的财税、金融和政府采购等政策;改善市场环境,发展创业风险投资,支持中小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二要推进部分产能过剩行业调整。进行这项调整,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主要措施是: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严格市场准入标准,控制新增产能;推动企业并购、重组、联合,支持优势企业做强做大,提高产业集中度;依法关闭那些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通过调整投资结构、扩大消费需求等措施,合理利用和消化一些已经形成的生产能力。这项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要积极而有序地进行。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